背景:梯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能极大提高山区土地生产力,保障区域的粮食安全。中国因生存压力及山多平地少的原因,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南水 (稻作)北旱(旱作)梯田 。其中,稻作梯田作为重要的农业景观,不仅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视觉吸引力,还具有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美学等价值,同时多年的梯田农业管理经验和农耕文化对当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发展显著落后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山区,传统的稻作梯田农业如何推动乡村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因此关注其土地利用转型的特点,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充分整合农村、农业及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合理管理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改善乡村面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成果名称:中国西南山区稻作梯田的时空演化 ——以苗岭西江镇和加榜乡为例
成果作者:余 梦,李阳兵,罗光杰,张 涵,徐 倩,余李敏
成果简介: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黔东南苗岭山区,广泛分布着稻作梯田,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胜地之一。因此,本文以苗岭山区典型乡镇(西江镇与加榜乡)的稻作梯田为例,基于多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转型的背景,分析长时段内该区域稻田的时空分布格局与过程演化特征,并从“四素同构”的生态体系探讨人与自然相耦合的稻田生态系统功能与景观格局转变对当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南方山区稻作梯田长时间序列尺度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反映区域人地关系变化,以及优化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也为少数民族山区土地利用管理、景观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
图1 研究区稻田村落空间组合类型
图2 典型“林-田-村”组合类型样带图
图3 稻作梯田可持续发展路径
项目资助: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2061035),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1]A22)
期刊简介:《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ISSN 1000-0585,CN 11-1848/P)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坚持创办国内顶级地理综合性期刊的办刊方针,以全方位热忱服务学界,吸纳、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引领带动学科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特别是,突出“鼓励前沿探索,支持理论思辩,倡导学术争鸣,助力经世致用”的办刊特色。2022年中信所核心影响因子达到4.438,学科全国排名第二。
第一作者简介:余梦(1997—),女,贵州石阡人,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2020级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获者。参与导师多项科研课题,曾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山区土地利用于退化研究。在研期间取得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
[1]余梦,李阳兵,罗光杰,张涵,徐倩,余李敏.中国西南山区稻作梯田的时空演化——以苗岭西江镇和加榜乡为例[J].地理研究,2022,41(08):2184-2202.
[2]余梦,李阳兵,罗光杰.中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演变趋势[J].生态学报,2022,42(10):4267-4283.
导师简介:李阳兵(1968- ),男,重庆潼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近期主要从事岩溶山地人地关系与景观生态变迁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乡村振兴背景下岩溶山地坡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过程与机制(42061035)、岩溶山地乡村坝子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识别及其时空演化与机理研究—以贵州为例(41661020)、丛洼地区乡村聚落变迁及其生态效应-以贵州为例(41261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省基金等10余项,参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等多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合编面向21世纪教材1部;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3项;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贵州省青年科技奖”,2012年“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责任编辑】一审(校):吴沂晓;二审(校):杨砾;三审(校):范艺馨